为更好地开展《区域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》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,三月中、下旬,教研室及课题组部分主研人员在课题负责人刘梅老师的带领下,先后对转斗、鱼洞、柏杨等七所百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进行实地调研,在上一年课题研究的基础上,进一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。
进一步把握研究现状
课题组人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工作展开调研。一是检查教师教学设计,看是否体现个性化教学理念;二是深入课堂听课,看是否突出个性化教学行为;三是查阅教师的教学后记,看是否记录下个性化教学的精彩瞬间;四是与各学科教研组教师交流与探讨,为他们在小班额个性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;五是查看相关课题资料,弄清各校课题研究的实施与进展情况;六是召开调研情况反馈会,听取校长汇报,了解各校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所做的工作。通过听、看、查、交流、汇报等方式,摸清了各校在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所做的工作。各校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,活跃的科研团队不断涌现,资料的收集整理逐渐规范,教育科研呈现良好势头。
进一步把脉存在问题
在调研过程中,调研组发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。一是校长科研意识不足、办学定位不高。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行为、教学改革、发展定位以及品牌的打造。个别学校校长对课题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,学校未开发校本课程,特色品牌打造未充分凸显。二是个别学校师资结构欠合理。教师年龄处于青黄不接,缺少中坚力量的引领,导致整个团队教育科研氛围不浓。三是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难以转变。课堂教学中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,教师对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存有顾虑,担心实验过程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。四是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、实践活动、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不够。个别学校的课题管理团队对怎样开展好这一课题研究,实施个性化教学还有些迷茫,使得教育科研脱离了研究的环境,存在“为研究而研究”的现象。
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
调研组通过集体会诊,对症下药,为各学校有效推进课题研究提出要求:一是校长要先行。校长要有教育情怀,坚定教育信念,坚持教育目标,以“育人为先”,做到“心中有人”“手中有法”,不断提升办学思想和教学领导力。二是要加强学习。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变化,建立良性的学习制度,学习“个性化教学”相关理论,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,最终实现师生教与学“个性化”。三是要透备学生。作为小班额任课教师,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、学业情况、性格爱好、个性特长,进一步完善前期的“一生一案”,为每一位学生精准制定成长方案,完善个性化评价体系,实现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。四是要活备教案。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,科学、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,既要落实好公共达成目标,又要根据学习能力差异设定好个性目标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提升。教学流程设计要以学生活动为主,让教学行为更加生活化。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与个性,达到让每一个学生“吃饱吃好”。五是要活动育人。课题研究不仅融入要教学,更要贯穿于活动之中。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,各校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内外活动,为学生搭建平台,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的彰显自己的个性。六是要凸显特色。学校特色的形成都需要课程教学来支撑,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以“个性化”为核心。因此,各校要扎实开展好此课题研究,透析每位师生,结合本地自然资源、人土风情等,进行校本课程开发,培养出更多有个性、有特色、学有所长的人才,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,走科研兴校、特色强校之路。
本次调研,既是各校对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,又找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更为学校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明确了方向,有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。